新加坡圣德拉姆泰戈尔画廊隆重呈献新加坡著名抽象派艺术家方谨顺(1945–2006) 一系列罕见作品。是次展览与艺术家遗产协办,让公众欣赏现代亚洲艺术史上最显著的人物之一的精选艺术品。方氏以其大型雕塑委约作品而闻名,本次展览将焦点回归至他的绘画实践,并将会是自2009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回顾展后首次展出艺术家著名的波浪及其他系列画作。
1970至1980年间为新加坡艺术最活跃的时期之一,方氏成为抽象艺术的先锋,为新加坡艺术发展带来新突破。他对抽象艺术的坚定承诺广为人知,巧妙地运用线条和色彩创作备受赞誉的发光作品。
是次展览主要展出方氏自1971年留学伦敦回流后的创作,是他艺术生涯的关键时期。海外生活让这年轻的艺术家接触到席卷欧洲的艺术浪潮,包括几何抽象、硬边绘画和欧普艺术,因而获得深远的启发。
回流新加坡定居后,方氏的创作手法已有所转变,首个主要创作系列早于伦敦留学时展开,主题围绕风筝。他从马来西亚风筝的传统图案获得灵感,在几何形状的画布上建构出复杂的光学图案。然而,最能够为其职业生涯作定位的是之后的波浪系列画作,他受频波的曲线形式所启发,画布上布满恰似滚动起伏的色彩表面,跳出一贯静态绘画的框架,为作品注入光线及动感。
1980年代,方氏摆脱二维平面的限制,运用铝条穿梭画布形成浮雕画,通过这些立体作品,他活用光学效应和绘画的空间观念,塑造不同效果。作品富高度实验性,为日后所创作的大型公共雕塑作实验先驱。
除了波浪系列外,是次展览还追溯他职业生涯的其他重点创作与发展历程,纪念方氏为亚洲的抽象艺术发展的贡献。
艺术家简介
方谨顺1945年生于新加坡,2006年因病逝世。他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先驱,先后毕业于南洋美术学院及伦敦Byam Shaw美术学院,并于布拉福德地区艺术学院(现为布拉福德学院)完成版画艺术的研究生课程。 1970年代,因其波浪系列创作而崭露头角,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他为私人和政府机构创作一系列大型雕塑委约作品,进一步巩固其名誉。
方氏曾获颁无数奖项,其中包括1990年获得新加坡艺术界最负盛名的文化奖。 2008年,他为奥运会创作的大型金属雕塑安装于北京国际雕塑公园。
方氏为同辈中受委约创作最多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重点装置艺术展出于新加坡不同地点,包括新闻及艺术部大厦( MICA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赛马会,及新加坡瑞吉酒店。他的作品同时展出于世界各地,包括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日本福冈市美术馆、文莱苏丹艺术收藏,及美国华盛顿新加坡外交部。
如欲查询详情,请电邮至singapore@sundaramtagore.com,或致电+65 6694 3378,以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