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香港

Eye to Ear

Nathan Slate Joseph and Taylor Kuffner

2013年9月26日至11月2日

Nathan Slate Joseph, Silkskyroute, 2013, pure pigment on steel, 96 x 48 inches

Nathan Slate Joseph, Silkskyroute, 2013, pure pigment on steel, 96 x 48 inches

Taylor Kuffner, Gamelatron, 2013

Taylor Kuffner, Gamelatron, 2013

Nathan Slate Joseph, Sari Blossom II, 2008, pure pigment on steel, 84 x 48 inches

Nathan Slate Joseph, Sari Blossom II, 2008, pure pigment on steel, 84 x 48 inches

Nathan Slate Joseph, Suomo, 2011, pure pigment on steel, 28 x 28 inch

Nathan Slate Joseph, Suomo, 2011, pure pigment on steel, 28 x 28 inch

Taylor Kuffner, Gamelatron, 2013

Taylor Kuffner, Gamelatron, 2013

Nathan Slate Joseph, Zapoteck V, 2004, pure pigment on steel, 18 x 18 inches

Nathan Slate Joseph, Zapoteck V, 2004, pure pigment on steel, 18 x 18 inches

Nathan Slate Joseph, Baby Blue, 2010, pure pigment on steel, 30 x 10 x 9.5 inches

Nathan Slate Joseph, Baby Blue, 2010, pure pigment on steel, 30 x 10 x 9.5 inches

Nathan Slate Joseph, Punjab Mist, 2008, pure pigment on steel, 48 x 73 inches

Nathan Slate Joseph, Punjab Mist, 2008, pure pigment on steel, 48 x 73 inches

Taylor Kuffner, Gamelatron, 2013

Taylor Kuffner, Gamelatron, 2013

Nathan Slate Joseph, Personalnotes II, 2005, galvanized steel, 60 x 36 inches

Nathan Slate Joseph, Personalnotes II, 2005, galvanized steel, 60 x 36 inches

Press Release

香港聖德拉姆泰戈爾畫廊為以色列美藉畫家及雕塑家Nathan Slate Joseph與美國聲音裝置藝術家Taylor Kuffner舉行聯合作品展,為秋季揭開序幕。Joseph以其大型,色彩斑駁的立體鋼鐵畫而聞名;Kuffner利用峇里島傳統甘美蘭民族樂器及機器人技術創作出原始的音樂作品。這是他首個香港展覽。

NATHAN SLATE JOSEPH活躍於紐約藝術圈超過40年,將繪畫與雕塑的定義擴闊了。他以天然素材創作出富質感的藝術,透過創作去反映全球化、移民及氣候變化等問題,將循環再用的鋼鐵焊接成複雜、立體的作品。

創作過程中,Joseph先收集廢金屬,以顏料及酸漬的方法上色,放於畫室外使他們暴露於雨、風及陽光下。鋼鐵的色彩因而變得更深、更豐富,富多變的紋理。然後,Joseph利用乙炔截割吹管將金屬切割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再把它們焊接成各種尺寸組合。

Joseph那具強烈色彩的作品跨越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領域。1943年出生於以色列,父親為奧地利人,母親家族源於阿富汗及烏茲別克斯坦。Joseph於1960年代移民往紐約市。他與同期的藝術家Frank Stella、Carl Andre及John Chamberlain一樣,早期以廢金屬及隨手拾到的材料作藝術試驗。至1970年代,一次墨西哥的旅程啟發了他改變一向運用顏色的方向,並鞏固了Joseph對廢物藝術運動的貢獻。

Nathan Slate Joseph曾與著名建築師Adam Tihany合作多個公共建築項目。他的創作安裝於紐約特朗普國際酒店的Jean Georges餐廳、紐約華道夫-阿斯多里亞酒店的稻菊日式餐館,及以色列的丹埃拉特酒店。2003年,他以哈林「拼布大廈」創作的作品獲頒美國建築師學會的藝術建築獎。此外,藝術家John Chamberlain、創作歌手Joni Mitchell及名廚Jean-Georges Vongerichten也是其作品的私人收藏家。華盛頓特區領事館藝術計劃收購了他一系列的畫作,展出於塞浦路斯、墨西哥及土耳其的美國領事館。近期,新澤西州的簡佛瑞斯齊默利藝術博物館亦收藏了他的創作。

TAYLOR KUFFNER 曾於印尼研習峇里島古音樂。他為特定場地創作不同的裝置藝術,參照峇里島甘美蘭民族樂器及機器人技術而人手製作出自動發聲的敲擊樂合奏團。Kuffner 深受峇里島文化的影響,希望保留傳統甘美蘭音樂,同時作重新的詮釋。

Kuffner的每個裝置及音樂創作都是獨一無異的,作品通常取決於展覽場地的佈置而定。設計裝置或創作音樂之前,Kuffner先研究場地的位置,並將自己融入該物理空間中數小時,利用手中的鑼,他細心考慮聲音於該空間的傳播及不同角度與方向的反射。

Kuffner具組織結構的聲音裝置正正反映了他藝術實踐的方法。一次印尼的遊歷,Kuffner決定入讀日惹印尼藝術大學,最後定居於班圖爾世元村,因而投入當地傳統的甘美蘭及村莊生活。返回美國後,他獲邀成布魯克林電子音樂城市機器人聯盟的駐團藝術家,啟發他將機器人技術與峇里敲擊樂器合併的概念。

Kuffner的作品安裝於世界各地,最近期兩個展覽位於紐約市,由著名的PS1當代藝術中心前主任Alanna Heiss策展。他曾獲得不同機構的藝術資助及贊助,包括安迪華荷視覺藝術基金會、紐約相互諒解信託基金會、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大西洋中部藝術基金會,及印尼外交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