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紐約 | Chelsea

Lee Waisler

2013年10月17日至11月16日

Double Einstein, 2013, acrylic and wood on canvas, 40 x 60 inches
Van Gogh, 2013, acrylic and wood on canvas, 84 x 18 inches
Kafka, 2013, acrylic and wood on canvas, 72 x 60 inches
Frida Kahlo, 2013, acrylic and wood on canvas, 84 x 18 inches
Nefertiti, 2012, acrylic and wood on canvas, 48 x 36 inches
Chaplin, 2013, acrylic and wood on canvas, 30 x 10 inches
Jean Cocteau (after Modigliani), 2012, acrylic and wood on canvas, 36 x 36 inches

Press Release

紐約聖德拉姆泰戈爾畫廊隆重呈獻美國畫家Lee Waisler的全新畫作。

Lee Waisler 扎根於洛杉磯,以豐富多樣的素材繪畫出引人注目的標誌性人物肖像。

這次展覽,Waisler匯集來自全球不同範疇、時期及地域的人物,包括著名藝術家、文學巨匠、荷里活名人如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及差利卓別靈(Charlie Chaplin),及對社會變革具影響力的人物如以色列政治家摩西·戴揚,及提倡巴基斯坦少年教育的馬拉拉等。每幅肖像提醒觀賞者如何以個人力量改變社會根深柢固的思想。

此新系列標誌著Waisler藝術風格上的全新嘗試,他開始探索新觀點,將人物的特點拉長至陰影般的比例,測試觀賞者辨識人物特徵的極限。當中,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肖像雖然已拉長至幾近變形,但透過其為人熟悉的紅鬍子及深陷的眼睛仍然能立刻辨認出來。這巧妙的創作模式乃Waisler「重新組合」的概念:先將對象的微細部分解構,儲存記憶,再重整出相似的肖像。

部分創作只採用黑白色調,突顯出簡單明確的線條,呈現的已不再是肖像人物的標誌性地位與形象,而是揭示出背後實在的人物,令人難以忘懷。Waisler認為:「成功的作品能使觀賞者將自己投射到肖像當中,希望他們與畫作連接的一刻能對背後的主題有所啟發。」

Waisler創作富質感的作品,並稱之為「三維畫像」。他在畫布上塗上厚厚的顏料,一層又一層,然後加上具象徵意義的天然物料,例如沙代表時間;木代表生命;玻璃代表光線等。他以木條及不同顏色的組合創造出極具活力的面孔與肖像。

實踐抽象創作數十年,Waisler約十一年前回歸形式化,推出一系列動人的歷史及當代人物肖像。Lee Waisler的肖像畫反映其對人類精神的深刻體會,他說:「我的目的是通過這些畫作激發人們以更人道的方式共處。」

Waisler於1960年代開始作畫,其早期作品均涉及社會及政治話題,觸及不同的重大歷史事件,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越南戰爭,及民權運動。後來,Waisler的創作開始反映他對東方哲學與日俱增的興趣,亦因此變得越來越抽象。九十年代中期,受當時印度總理古傑拉爾(I. K. Gujral)的邀請到印度探訪,成為其藝術生涯的轉折點。Waisler開始意識到貧困國家對生存的掙扎與奮鬥,重新發現人性的力量。此後,其作品逐漸遠離純抽象的風格,並走向形式化。

Waisler的作品為多所博物館的重要珍藏,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伯特博物館、台拉維夫美術館、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館、法國國立圖書館、新德里國家現代藝術展覽館,及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

如欲查詢詳情,請電郵至gallery@sundaramtagore.com,或致電212.677.4520以獲取更多資訊。

回到顶部